张涛周报20180203

本周工作: 1. 申请书写作。根据去年的评审意见,本周主要写实验方案与可行性分析,还未写完。 2. 审稿:PR,计算机科学各一篇 3. 访问清华大学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对方主要领域在电力、公安、教育。技术与我们的基础类似,约定年后再聊。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29

本周两件事: 1. 重新梳理基金申请书的研究基础部分,将近十年来关于帕金森的研究做了一次系统性介绍,表明我们一直在从事该领域研究。虽然此次申请仍没有有力的论文支撑,希望能通过资历来说服评委吧。不过在写的过程中,也发现的确进展太慢,2018年目标就是要协调一致,所有与主要目标不一致的任务必须设定完成期限。另外,就是要调整思路,以论文作为主要产出。回顾属性拓扑的专著,内容不少,但真正支撑性的论文太少。不能为了简单而写中文论文,要强迫自己提高。 2. 王振裕老先生走了,参加了追悼会。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21

放假第一周,终于有时间到医院检查,被医生要求三周之内不许走路。好吧,那我就休息一下,顺便做了以下事情: 1. 阅读:这周读的论文量自己还算满意,虽然大多数是从科普角度去读的。在读到马尔科夫链的时候,其中提到节点对历史状态的表示,让我想到两个东西:一是RNN,应该可以和马尔科夫链做一次结合;二是属性拓扑,在属性拓扑的概念树过程中,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表示其历史状态,而不是其自身。借着这个想法,设计了一个规则生成算法。 在设计过程中,颇有感受。如果在一个月以前,我设计的时候一定还是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而这次,我不自觉地用上了贝叶斯公式,这样的描述会更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描述完传统的二值背景后,我将其扩展到了连续值空间。虽然扩展之后的算法仅仅借鉴了属性拓扑思想,但毕竟迈出了一步。 论文提纲已经写好,算法大体做了描述。至于谁来写,还没想好。 2. 实验:该部分内容主要由蒋培培完成。做了风格迁移的实验,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 3. 论文:1)与李和合碰了一次论文写法 2)针对中医论文的被毙郁闷了一下,但考虑到没有提出本质性的问题,打算再投一下。 4. 审稿:为《计算机科学》和《PR》审了两篇稿,我要恢复对这个领域的敏感度了。 5. 基金写作:开始进入基金写作模式,本周主要在分析去年的评审意见,思考如何扬长避短(虽然没论文这个事实没办法避免)。 6. FPGA:这周终于把它放到了最后。原因在于不打算在上面耗费精力了。本周做了两件事:1)与54所沟通测试方案,终于成功推掉了一次需求修改;2)与李林老师简单碰了一下上次联测时的问题。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015

本周的关键词是:开会,包括以下会议。 1. 外语学院讲座。应于老师邀请,到外语学院进行关于模式分类的讲座。为了这个讲座准备了大约两周,重新看了很多算法,也重新做了理解。温故知新,对自己帮助也很大。 2. 团队年终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也坚定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的决心。 3. 学校文理融合座谈会。作为专家出席会议,个人感觉学校做这个事情只是想法阶段,暂时不会有大的进展。还是个人沟通更重要。 4. 艺术学院侯老师提出了两个需求:注意力热图和画作风格转换。待组内进一步论证后再沟通。 5. 无线电管理局杨处长到访,提出想将认知无线电与区块链结合。个人觉得想法很好,只是学校能否支持为未知数。再加上无线电管理局本身已经与学院有平台建设在先,我可能不方便参与。 6. 到北京进行前列腺手术机器人的沟通。想法不错,技术上估计也能实现,只是资金问题暂时误解。确定先由王明贤写专利,待专利成熟后再考虑下一步内容。 除此之外,本周的事情包括: 1. FPGA联调。本周出发到54进行联调,虽然我未去,但作为后台保障时间并没有节省。下次还是自己去吧,至少能看到问题所在。 2. 与张猛、蒋培培讨论了关于注意力热图和风格转换问题,这个内容是艺术学院提出的。如果能接轨,也许是个好事。 3. 在蒋培培的督促下,弄明白了johnson算法。想明白之后,发现所谓的johnson算法,本质就是属性偏序图,二者除了描述的不同,其他都一样。曾经想反向应用这个算法,后来发现不合理,暂时放弃。感谢蒋培培对我的督促。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06

2018年第一周,内容如下: 1. FPGA:希望这个项目能在下周结束吧,拖得太久了。 2. 读书:本周主要复习《数据挖掘的十大算法》,温故知新,感触颇多。 3. 2017总结:终于写完了总结的ppt,下周看看开个总结会。 4. 专利:利用学校开会的时间写了两个专利的想法,分别安排刘川和王明贤去整理。 5. 审稿:忙里偷闲为计算机科学审了两篇稿件,其中一个用形式概念分析做角色分析的有点意思。 6. 模式识别ppt:简单做了一个模式识别的ppt,为自己梳理一下分类器的思路,也为于老师安排的交流做准备。 7. 论文:大概看了一下刘梦奇的论文,应该差不多了,请外语学院的任强帮忙看语言,争取下周投出。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31

2017年最后一份周报,但不是今年的年终总结。 本周工作内容如下: 1. 读书。这段时间读了一些书:《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模式分类》、《数据挖掘的十大算法》四本书。虽然只是读了绪论,但还是有所感悟。我们最早做形式概念分析是因为想在模式识别中寻找突破,于是做了形式概念分析,做了属性拓扑。而现在,回过头看看那些经典,再看看这些年别人的工作,感触颇多。正如李宗盛的那首《远行》:…… 2. FPGA项目:常规推进,下周可能要去石家庄联试。本周在此内容上心情经历较多,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要做到无愧我心。 2017终究过去了,也许我会怀念他。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24

FPGA:本周有些进展,但进展速度远远不够。好在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有下一个项目,一定要进行调整。 帕金森专利:张文清已经这里差不多了,计划下周投出。 投资:杨爽提供的天使湾投资链接,本周已经起草大概,计划下周完善。 读书:《深度学习》的绪论。这段时间打算“温故知新”,把这些经典的绪论都读一读。 机械设计方案设计:大概做了一个上周赵铁石院长提出的方案,感觉需要用到综合的AI,的确是个挑战。但没有挑战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 人民医院康复科交流:有事情可做,技术上和科研上都有所想法。奈何设备和时间实在有限。 航空总医院交流:晚上突击了一下手术过程,感觉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度,机器视觉尚未发展到如此程度。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18

上周情况总结: 1. FPGA项目:常规推进中,后续需要刘川与王明贤积极跟进。 2. 论文阅读:终于读完了deepmind关于视觉概念网络构建的论文,整体思路与我们之前的构思几乎相同,但他们在primitive提取时构思巧妙,值得进一步学习。但论文在后期的概念网络搭建上显得过于粗糙,猜测研究者应该是从深度学习与概率模型起家的,对于数据结构表示与符号递进不是太清楚。这也给我们留出了机会。如果我们借鉴他们的去耦思想构建基元,再利用属性拓扑构建后期的概念网络,结果是否会有所突破?该任务下一步由刘梦奇与蒋培培继续跟踪。 3. 交流:本周最大的一个进展是和赵铁石院长的团队做了一次交流,内容是能够构建机械设计的人工智能系统。从赵院长的描述看,我觉得这个系统构建至少理论上是没有问题,但真要开展必然需要巨大的人力与时间开销。将属性拓扑应用于一个领域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如果赵院长那边所有需要,我想投入三到五年时间去开发这样一个系统非常有意义。 4. 思考:从这次杨爽带回来的信息看,目前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社会上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从白星带回来的信息看,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一定是下一个突破点。我们再次幸运的提前预测到了这样的结合,只是来的有些突然,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本次FPGA项目结束后,可能整个团队要更偏向于人工智能一些,为下一步积累基础。 感谢大量的监考与值班,让我能够静心思考很多问题。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10

本周被教学严重耽误。上课三次,课程设计值班三次,监考两个晚上,研究生答辩半天,系里开会半天,为项目跑付款合同半天,…… 所以,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做一些事情。 1. FPGA项目。这个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到近乎玄学的阶段,各种测试上手之后仍然无法发现问题的所在。这段时间刘川和王明贤的投入明显增加,同时也看到了二位能力在逐渐增强。 2. 论文。本周主要读的内容是变分贝叶斯的原理,出人意料的是我居然读懂了大部分。但回去再读deepmind那篇论文仍然感觉吃力,仍需继续补充学习。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03

本周工作集中于两点: 1. FPGA项目继续。该项目目前调试时间不短了,中间也总结了不少东西,可为今后项目开展作为参考。 本周到北京出差两天,发现公司的状态与学校截然不同。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在校生要求过于宽松了。 2. 读论文。由deepmind的那篇论文开始,发现读不懂的地方向前查找,目前查到了变分贝叶斯问题(已经放到本网站),精力有限,暂时没有太大进展。继续努力吧。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