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周报20180401

本周工作内容如下: 1. 团队复试,经过集体复试(4选2)和单独复试两轮,最终选出4名新成员进入团队。目前看四名成员各有特点,希望能做出新的成绩。 2. 黄永超来访。到实验室给研究生们讲了一讲关于学习和产业环境,我也顺便偷听一番,很受启发。不过每个人都有其片面性,希望同学们还记得小马过河的道理吧。 3. 学校研究生面试。没啥说的,总体感觉出身论并非没有道理,211的毕业生整体思维还是要好一些。这个究竟是学生本人更强,还是所在环境的影响呢?希望我能给我的学生更好的思维环境吧。 4. 论文修改。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的论文修改中。 总体看,本周完成内容较少,还需继续努力。 ...
Read More

张涛月报3.28

开学一个月,事情比较零碎,流水账一下,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 1. 写基金申请。虽然去年布置的几个重量级论文没能完成对今年的申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我仍然决定试一试。申请的内容仍然是基于概念学习的帕金森问题,整理过程中思路愈发清晰,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后期刘梦奇与蒋培培帮助下发现了很多表达错误,文字水平较去年提高。至于结果如何,听天由命吧。 2. 学习。 1)将《深度学习》一书中的数学基础和人工智能基础完整读了一遍,很多以前不理解的内容终于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终于见到了。总体来说感觉很舒服、很踏实。 2)向杨爽学习时间序列预测,包括hurst指数等等,受益匪浅。 3)尝试Python编程,无奈成块时间太少,还不系统。整体看python不难,估计再给我3个小时应该能用了。 3. 论文修改。目前中医的英文论文已经修改完成,送再审了。张猛的中文论文正在第二轮修改中,预计本周送出。帕金森的中文论文昨天也收到了修改通知,本周要完成修改。 4.合作。 1)与北京航天总医院高玉杰主任开展初步合作,该工作主要由王明贤负责对接。医学+机械+人工智能,这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具体内容看看他怎么说吧。 2)与机械学院合作申报了项目,内容涉及到时间序列预测,具体工作交给了刘川负责。具体内容看看他怎么说吧。 5. FPGA项目:由刘川和王明贤主导进行了反向的抛弃机制验证,证明抛弃机制部分无问题。 6. 本网站的备案,得到了白冬辉的大力支持。 7. 团队复试。今年收到了大约15个左右的申请,经过几轮淘汰,团队面试为4人。本周进行了面试。内容交给下个周报来写。 8. 帮张猛和杨爽看了看大论文。 9. 小论文修改:李和合增量式,张文清英文、中文 10.各种审稿。 11.琢磨了一套图像语义分析框架,分别交给同学们去探索了。看看结果吧。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203

本周工作: 1. 申请书写作。根据去年的评审意见,本周主要写实验方案与可行性分析,还未写完。 2. 审稿:PR,计算机科学各一篇 3. 访问清华大学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对方主要领域在电力、公安、教育。技术与我们的基础类似,约定年后再聊。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29

本周两件事: 1. 重新梳理基金申请书的研究基础部分,将近十年来关于帕金森的研究做了一次系统性介绍,表明我们一直在从事该领域研究。虽然此次申请仍没有有力的论文支撑,希望能通过资历来说服评委吧。不过在写的过程中,也发现的确进展太慢,2018年目标就是要协调一致,所有与主要目标不一致的任务必须设定完成期限。另外,就是要调整思路,以论文作为主要产出。回顾属性拓扑的专著,内容不少,但真正支撑性的论文太少。不能为了简单而写中文论文,要强迫自己提高。 2. 王振裕老先生走了,参加了追悼会。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21

放假第一周,终于有时间到医院检查,被医生要求三周之内不许走路。好吧,那我就休息一下,顺便做了以下事情: 1. 阅读:这周读的论文量自己还算满意,虽然大多数是从科普角度去读的。在读到马尔科夫链的时候,其中提到节点对历史状态的表示,让我想到两个东西:一是RNN,应该可以和马尔科夫链做一次结合;二是属性拓扑,在属性拓扑的概念树过程中,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表示其历史状态,而不是其自身。借着这个想法,设计了一个规则生成算法。 在设计过程中,颇有感受。如果在一个月以前,我设计的时候一定还是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而这次,我不自觉地用上了贝叶斯公式,这样的描述会更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描述完传统的二值背景后,我将其扩展到了连续值空间。虽然扩展之后的算法仅仅借鉴了属性拓扑思想,但毕竟迈出了一步。 论文提纲已经写好,算法大体做了描述。至于谁来写,还没想好。 2. 实验:该部分内容主要由蒋培培完成。做了风格迁移的实验,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 3. 论文:1)与李和合碰了一次论文写法 2)针对中医论文的被毙郁闷了一下,但考虑到没有提出本质性的问题,打算再投一下。 4. 审稿:为《计算机科学》和《PR》审了两篇稿,我要恢复对这个领域的敏感度了。 5. 基金写作:开始进入基金写作模式,本周主要在分析去年的评审意见,思考如何扬长避短(虽然没论文这个事实没办法避免)。 6. FPGA:这周终于把它放到了最后。原因在于不打算在上面耗费精力了。本周做了两件事:1)与54所沟通测试方案,终于成功推掉了一次需求修改;2)与李林老师简单碰了一下上次联测时的问题。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015

本周的关键词是:开会,包括以下会议。 1. 外语学院讲座。应于老师邀请,到外语学院进行关于模式分类的讲座。为了这个讲座准备了大约两周,重新看了很多算法,也重新做了理解。温故知新,对自己帮助也很大。 2. 团队年终总结。听了大家的汇报,也坚定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的决心。 3. 学校文理融合座谈会。作为专家出席会议,个人感觉学校做这个事情只是想法阶段,暂时不会有大的进展。还是个人沟通更重要。 4. 艺术学院侯老师提出了两个需求:注意力热图和画作风格转换。待组内进一步论证后再沟通。 5. 无线电管理局杨处长到访,提出想将认知无线电与区块链结合。个人觉得想法很好,只是学校能否支持为未知数。再加上无线电管理局本身已经与学院有平台建设在先,我可能不方便参与。 6. 到北京进行前列腺手术机器人的沟通。想法不错,技术上估计也能实现,只是资金问题暂时误解。确定先由王明贤写专利,待专利成熟后再考虑下一步内容。 除此之外,本周的事情包括: 1. FPGA联调。本周出发到54进行联调,虽然我未去,但作为后台保障时间并没有节省。下次还是自己去吧,至少能看到问题所在。 2. 与张猛、蒋培培讨论了关于注意力热图和风格转换问题,这个内容是艺术学院提出的。如果能接轨,也许是个好事。 3. 在蒋培培的督促下,弄明白了johnson算法。想明白之后,发现所谓的johnson算法,本质就是属性偏序图,二者除了描述的不同,其他都一样。曾经想反向应用这个算法,后来发现不合理,暂时放弃。感谢蒋培培对我的督促。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80106

2018年第一周,内容如下: 1. FPGA:希望这个项目能在下周结束吧,拖得太久了。 2. 读书:本周主要复习《数据挖掘的十大算法》,温故知新,感触颇多。 3. 2017总结:终于写完了总结的ppt,下周看看开个总结会。 4. 专利:利用学校开会的时间写了两个专利的想法,分别安排刘川和王明贤去整理。 5. 审稿:忙里偷闲为计算机科学审了两篇稿件,其中一个用形式概念分析做角色分析的有点意思。 6. 模式识别ppt:简单做了一个模式识别的ppt,为自己梳理一下分类器的思路,也为于老师安排的交流做准备。 7. 论文:大概看了一下刘梦奇的论文,应该差不多了,请外语学院的任强帮忙看语言,争取下周投出。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31

2017年最后一份周报,但不是今年的年终总结。 本周工作内容如下: 1. 读书。这段时间读了一些书:《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模式分类》、《数据挖掘的十大算法》四本书。虽然只是读了绪论,但还是有所感悟。我们最早做形式概念分析是因为想在模式识别中寻找突破,于是做了形式概念分析,做了属性拓扑。而现在,回过头看看那些经典,再看看这些年别人的工作,感触颇多。正如李宗盛的那首《远行》:…… 2. FPGA项目:常规推进,下周可能要去石家庄联试。本周在此内容上心情经历较多,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要做到无愧我心。 2017终究过去了,也许我会怀念他。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71224

FPGA:本周有些进展,但进展速度远远不够。好在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有下一个项目,一定要进行调整。 帕金森专利:张文清已经这里差不多了,计划下周投出。 投资:杨爽提供的天使湾投资链接,本周已经起草大概,计划下周完善。 读书:《深度学习》的绪论。这段时间打算“温故知新”,把这些经典的绪论都读一读。 机械设计方案设计:大概做了一个上周赵铁石院长提出的方案,感觉需要用到综合的AI,的确是个挑战。但没有挑战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 人民医院康复科交流:有事情可做,技术上和科研上都有所想法。奈何设备和时间实在有限。 航空总医院交流:晚上突击了一下手术过程,感觉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度,机器视觉尚未发展到如此程度。 ...
Read More